“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名教师知名度,建立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专业教学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立一支适应我校教育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特制定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如下:
一、名师工作室的性质和定位
名师工作室是在省、市教育局指导下,以名、优教师专业特色或研究方向命名的,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学校办学管理研究、班主任德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团队,是探究各专业学科教学规律、学校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益的合作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协作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绿色通道。
二、名师工作室的宗旨和特点
1.名师工作室的宗旨
名师工作室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名师为引领,以专业学科教学和教育教学科研为纽带,旨在搭建学科教研、科学办学、德育交流的平台,对有潜质的学科教师、班主任进行集中指导培训,探究培养名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名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2.名师工作室的特点
名师工作室是由教育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组成的教育研究团队。其特点是:
⑴ 研究性。工作室全体成员要把研究作为工作室的第一要务,关注、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⑵ 引领性。工作室主持人是本专业学科(或本领域)的领军人物,应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引领本工作室成员乃至全校本学科(或本领域)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
⑶ 辐射性。工作室成员不仅要加强研究,更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使整个学科或整个团队成为本领域的领头雁,辐射全校、促进发展。
⑷ 协作性。工作室成员之间、工作室成员和学校教育教学骨干之间充分协作,面对教育问题,分析教学疑难,合作进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⑸ 发展性。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三、名师工作室的任务和目标
1.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名师工作室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途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科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研发等重要基础性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以上工作,达到工作室的基础性目标,即在一个工作周期内至少要完成一个校级以上课题并撰写出高质量论文或专著。
2.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导师,负责制定本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完成各项任务。通过以上工作,达到工作室的协作性、发展性目标。
3.推广教育教学成果
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应以论文、专著、讲座、公开课、论坛、研讨会、报告会、专题记录片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交流、推广。通过以上工作,达到工作室的引领性目标,即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成员)应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培训讲座等活动,切实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名师工作室应充分利用教育现代化手段广泛收集、整理优质教育资源信息,系统建立资源库。整合优化我校名师网络平台,放大名师资源效应。通过以上工作,达到工作室的特色性目标,即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建立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使之成为工作室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选拔和工作室组建
1.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选拔条件
⑴ 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稳固,专业功底扎实,善于钻研业务,有吃苦耐劳精神。
⑵ 有良好的理论水平、较扎实的业务功底、较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质。
⑶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承担相应的职责,完成工作室的各项任务。
⑷ 张家港市级以上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优秀“双师型”教师,苏州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含辅导学生)一等奖获奖者。
2.名师工作室组建程序
⑴ 名师工作室数量不限,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审批建设一个。
⑵ 工作室申报。个人对照条件,自主申报、学校考核推荐。
⑶ 确定主持人。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室申报情况遴选、确定各工作室主持人。
⑷ 组建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确定后,根据专业特色或研究方向自主命名,确定工作室成员,报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后,开展相关活动。工作室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
五、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与保障
1.名师工作室的管理
⑴ 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工作室的协调、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工作室的建设、推进及事务性工作。
①领导小组
组 长:赵志强
副组长:吴建平 尹峰 王冬 季敏亚
②工作小组
组 长:尹峰
成 员:金海英 宋巨强 吴建刚 薛跃仙 高军 殷明 丁灏 徐宇琴 詹福生 袁伟
⑵ 运行方式
名师工作室由校名师工作室工作小组负责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项目论证、过程监控,制定日常管理细则,进行过程性指导和年度考核。
⑶ 研究项目管理
工作室申报项目须经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论证批准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做修改,因特殊原因不能执行,由主持人提出修改申请,并报领导小组论证审批。
2.名师工作室的保障措施
⑴ 制度保障
专家导师制:聘请教育教学和业内专家担任导师,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持、业务指导和专业引领。
系统学习制:按照个人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系统安排理论学习,每年至少阅读3本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专著,订阅2本以上专业杂志,并撰写读书笔记。
专题研究制:工作室成员围绕研究方向开展专题研究,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公开发表1-2篇专题论文(或教育随笔、教学反思)。
自觉实践制:工作室成员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或专业教师下企业(每学年不少于2月),每年至少开设一次研究课(或实验课、示范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网上互动制:建立网上科研平台和名师工作室专题网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专题网站,借助网络科研平台广泛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研讨。
档案规整制: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的教案、讲座、发表的论文等材料,要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工作例会制:每学期召开一次本工作室计划会议,中期召开本工作室相关专题会议,召开一次本工作室总结会议。
定期活动制:按照计划安排,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保证计划的高效实施。
周期考核制: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终结性考核。
动态流动制: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成员劝其退出,同时按程序补充新成员进入。
⑵ 后勤保障
①办公地点:名师工作室建在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提供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
②业务经费:设立专项业务经费每年1万元,单独列支,专款专用,用于工作室工作开展和项目实施,包括添置书籍、课题研究、专题研究、专家授课及与培养工作有关的学习等。
六、名师工作室的激励措施和考核
1.激励措施
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工作室主持人提供参加学习考察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优先安排高端研修活动,对培养骨干教师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室主持人予以奖励。
对认真参加学习,取得优秀成绩的成员,提供优先参加高层次研修、学习考察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并对特别优异的成员,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时优先考虑。
2.考核办法
⑴ 考核周期
名师工作室以3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每年进行一次过程性年度考核,每3年进行一次终结性考核。考核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检测等方式进行。
⑵ 考核内容
主要包括工作室自身建设发展的情况、工作室在培养和指导教师方面发挥作用情况、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①发展规划、研修计划及总结(含三年规划、总结及学年计划、年度总结)
②示范课或讲座(教学设计、讲座提纲及音像资料)
③指导学科教研活动(活动记录、照片)
④课题研究(研究过程记录及成果)
⑤读书计划、笔记、撰写或发表论文(著)(发表刊物复印件)
⑥学科课程开发(校本教材、讲课教案或课件)
⑦教师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讲义提纲和课时数)
⑧培养骨干教师情况(活动记录、照片)
⑨名师工作室网页和名师档案建设(网页、获奖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知复印件)
⑩成果展示及社会影响力(实物等)
3.考核实施
对名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的考核由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并报领导小组审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以工作室为单位,每学年按考核结果(得分)享受相应比例专项考核奖励。考核为“合格”等级以上的工作室,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工作室建设,专款专用,并将认定有资格进入下一周期工作室建设。
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二〇二一年十月
用户登录